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68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42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81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李玉霖  毛伟  赵学勇  张铜会 《环境科学》2010,31(8):1716-1725
区域尺度植物叶片氮磷元素的化学计量特征对于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变化规律、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整理,对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热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214种植物叶片N含量的平均值为(24.45±8.1)mg/g,P含量的平均值为(1.74±0.88)mg/g,氮磷比平均值15.77±7.5.与全球、全国以及区域尺度的研究结果相比,这些区域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叶片N和P含量,但是叶片N/P无显著差异,具有保守性的特点.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N、P含量N/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木植物和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N含量,非禾本科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P含量,灌木植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氮磷比,说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具有不同的养分利用策略.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不同研究区植物叶片N含量无显著差异,但P和N/P含量差异显著.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植物叶片P含量较高.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以及阿拉善高原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6,科尔沁沙地的大部分植物叶片N/P14,说明不同研究区的土壤养分有效性存在差异.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以及N/P与各研究区年平均温度没有明确相关性,但多年平均降水与叶片P含量以及N/P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渗漏流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上海市郊大面积旱地农田,雨季渗漏流失较为严重。基于氮素渗漏基本理论和当地农田管理习惯方式,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氮素流失规律,对实验地进行3种不同方式处理:常规施肥、减量15%施肥、不施肥。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不同形态氮浓度随施肥时间递减,并且其递减幅度有所差异,递减幅度大致为30>50>70>120 cm。在垂直方向上,氮素在50 cm处有富集的趋势。硝态氮占总氮流失比例较大,各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其所占比例均超过70%,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铵态氮和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值很低,铵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并受施肥的影响较大。减量施肥能够减小土壤渗漏水氮素的浓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3.
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对中国CO2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增长时序资料进行统计拟合得出中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三次曲线方程较之标准型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方程更能映示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变化之间的相依关系。这种似“N型”而非“倒U型”的演化特征。意昧着我国在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上仍处于过渡期,尚无法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我国耒案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CO2减排提出了系列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4.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有机碳状况是开展我国典型砂质和淤泥型海滩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湿地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通过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新生滨海湿地植物-土壤系统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湿地植物碳含量差异性不大,而植物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且其空间变化趋势与植物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相似,均呈M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范围在0.75~8.35 g·kg-1之间,明显低于淡水沼泽湿地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基本一致.相关分析表明,pH值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负相关,土壤TN、C/N、含盐量与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线性正相关性,而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TN、C/N、pH值、含盐量与植物碳密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宋敏  张琳萍  钟毅  徐红  毛志平 《环境科学》2015,36(3):989-994
以微胶囊技术为负载手段,将一种具有高效催化氧化活性的双核锰配合物Mn L负载到了乙基纤维素微球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紫外可见(UV-VIS)光谱扫描、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测试手段对该微球负载催化剂进行了相关的形态结构表征,发现催化剂Mn L在乙基纤维素微球基质内分散良好,并保持了其原结构的完整性.将制备的该Mn L负载微球用于催化活性蓝P-3R溶液模拟染料废水的氧化脱色反应,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氧化性能.催化氧化脱色实验发现,其不仅可以催化活性蓝P-3R溶液至完全氧化脱色,并具备一定的可循环利用性,在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仍可催化活性蓝P-3R溶液达到70%以上的氧化脱色率,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均相CWPO催化剂用于染料废水的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排放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建设用地亦是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1996 - 2007年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变化,在扩展KAYA恒等式的基础上,基于LMDI分解法,探讨了12年间中国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的影响,以及不同省份间所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的碳排放以2001年为拐点,呈现稳中有降到快速增长的两阶段变化,空间上则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环渤海地区为全国碳排放高值地区.LMDI分解结果显示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且省际间差异突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新疆和青海也较为明显,其他地区普遍较弱;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省份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的正向作用和能源强度的负向作用之间存在贡献程度的强弱差异及抵消效应.从建设用地控制角度开展碳减排,不同地区将存在效率差异,对于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相对饱和的省份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997.
山东省水泥行业CO_2减排关键技术的实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社会对水泥需求的不断增长,多年来山东省水泥工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同时也是高耗能行业,山东省水泥行业面临着巨大的CO2减排压力。同时,技术自身的先进性决定了其相应的减排潜力,而减排效果的实现程度则取决于技术的推广度。在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其减排潜力、减排成本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都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针对技术实施障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实际减排效果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软件建立了LEAP-Shandong Cement模型,对山东省水泥行业的CO2排放量及相应的减排潜力进行了模拟评估。到2020年,相对于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技术情景下的减排潜力分别为8.2%和15.6%。山东省水泥行业实现减排主要依靠窑型的替代和相应技术的进步,其中余热发电技术改进为近期的重点减排技术,在水泥行业减排兼具显著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8.
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是加强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提高监测人员技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并尽快规范化和科学化.阐述监测技术比武规范化的重点是涵义界定、规程确立、组织实施、监督和仲裁、安全保障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台风灾害是浙汀省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平均每年有3.3个台风对浙江省造成影响.以历史灾情资料和气象要索(致灾冈子)作为灾害指标,利用基于信息扩散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台风灾害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模糊风险评估,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直观地给出了浙江省台风大风和台风暴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台风灾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台风大风发生的概率由沿海岛屿和沿海地区向内陆减小,台风大风高风险区位于沿海岛屿,台风暴雨的高风险区在浙东南沿海一带.台风灾害对浙江省农业影响风险值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岛屿和东部沿海地区,当风险水平为30%时,舟山、台州、温州和宁波等地受灾概率大约为2-4年一遇,为全省高风险敏感区.  相似文献   
1000.
重庆市2006年特大旱灾分析与灾后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性、脆弱性、恢复性和适应性是自然灾害4个最重要的特性,也是灾害研究的主要方向。灾后恢复作为减灾管理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归纳整理了重庆旱灾报刊数据库,构建并分析了重庆旱灾系统,探讨了其灾后恢复性模式。结果表明:(1)重庆2006年特大旱灾百年一遇,伏旱是导致灾情累加形成巨灾的直接原因;(2)旱灾后的连续降雨是提高灾后恢复力的重要因素;(3)灾民的外出打工实现了旱灾的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减小了损失。这些研究结果为水田农业区的伏旱型旱灾系统研究和恢复性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